俄军高层访华,中俄海军将如何加深合作

俄军高层访华,中俄海军将如何加深合作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

本周,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李尚福在北京会见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叶夫梅诺夫;与此同时,俄海军“完美”舰和“响亮”舰访问上海,引发外界对于中俄海军未来合作的讨论。

据中国国防部7月3日发布的消息,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李尚福当天在北京会见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叶夫梅诺夫。李尚福在谈到中俄两国海军合作时表示,中俄海军交往密切、互动频繁,希望双方加强各层级沟通,常态组织联演联巡联赛,拓展专业领域务实合作,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俄方发布的通稿,叶夫梅诺夫还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会晤,并参观在青岛和上海的军用造船厂、海军基地和海军训练机构、以及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舰艇远航访华的停泊地上海吴淞口。

除了俄海军高层的活动以外,本周俄罗斯海军舰艇还罕见访问了上海。俄太平洋舰队新闻办5日称,太平洋舰队“轰鸣”号和“完美”号护卫舰正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海海军基地进行事务性访问。俄太平洋舰队通报称,“太平洋舰队舰艇编队对上海海军基地的事务性访问将持续到7月11日,作为事务性交流的一部分,计划举行中俄双方舰艇互访、两国海军官兵体育比赛以及太平洋舰队主力舰艇人员环城游览等休闲活动。”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联邦海军经常性访问上海,前后有过7次舰艇抵达黄浦江之滨。不过,“完美”号和“响亮”号访问上海开创了一个“首例”:这是俄联邦时期建造的军舰首次访问上海,颇有一定意义。回想苏联1957年访问上海的68BIS型巡洋舰“波扎尔斯基”号引发的轰动,再看到这些苦苦支撑俄太平洋舰队可用船团规模的2000吨级“重火力护卫舰”,让人有一种“换了人间”的感慨。

1957年访问上海的68BIS型巡洋舰“波扎尔斯基”号,以及陪同访问的陶勇中将

这是新世纪以来俄海军司令第三次访问我国,其中前任俄海军司令科罗廖夫曾经在2016年到访中国,并参观了我航母辽宁舰;随后,叶夫梅诺夫先后在2021年和今年访问我国。而叶夫梅诺夫在本次访问中首次参观我海军造船厂、官兵和现役舰艇,标志着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和军事互信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次行程中,叶夫梅诺夫不仅要去大量生产现役主战舰艇的造船厂,还一度参观了我军最新型的主力大型驱逐舰,这无疑说明中俄海军的合作将步入到更加务实的具体项目中,也引发外界对于中俄海上力量未来合作程度的一些猜想。

俄罗斯海军总司令科罗廖夫访问辽宁舰

055型驱逐舰停靠某民用码头,挂旗并升起俄罗斯国旗

中俄海军之间的推进合作,首先肯定要体现在军事联演上。作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军事领域的重要体现,中俄海军联合巡航已经持续两年。而双方每一次推进联合海上巡航,都会加深两军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2021年10月,中俄进行了首次海上联合巡航,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舰和我军主力舰穿越了日本海和东海,在津轻海峡举行分航仪式。2022年9月,中俄进行第二次海上联合巡航,巡航路线远至太平洋中部和靠近美国的白令海。在这次巡航中,我军055型驱逐舰进入了白令海峡,抵近阿拉斯加。

可以判断的是,中俄海军即将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巡航将推进更多的科目,进一步加强双方海军合作与互信。举例而言,当下中国海军已经常态化出动最先进的水面作战舰艇与俄军联合演练,而随着我海军航母编队常态化进行西太巡航,未来中俄海军联合巡航中我军出动航母编队也是十分合理的一种推测。而两军演习的规模和双方舰艇编队的航迹,也可能不再局限于西太平洋,甚至会深入传统上中俄海军不会进入的海域。

除了编队规模和巡航海域有所变化以外,中俄海军还需要推进更多贴近实战化的科目,要为最坏情况下的可能“合作”的状态做好准备。中俄海军作为太平洋地区的“准邻居”,共同面对来自洋面东方的强敌,用美国人的说法就是“不结盟的队友”。在此情况下,两军之间发挥彼此的特长和经验,共享太平洋方向的情报。对于缺乏特种平台和空天监视能力的俄军来讲,拥有更好的海洋监视体系,拥有更多的水面舰艇和有经验人员的解放军肯定是能给它们提供各种必要的帮助。

而对于我军来讲,俄太平洋舰队虽然实力已经今不比夕,缺乏大型水面舰艇和其他辅助平台,但俄海军“重火力”优势仍在,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洋上力量。此外,俄罗斯当下倚仗的战略力量——远东方向的勘察加基地依然是强敌需要重点监视的对象。虽然我国已经是奋起直追的强敌的世界第二海军强国,但是多一个能牵制日韩美精力的朋友终归是一件好事。

尽管中俄两国的水面舰艇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各成一体,互不兼容,让人怀疑两军合作的效能和可行性,但是这种跨体系之间的协作正是在一次次协同演习和推进互信中才能解决有关的障碍,而不合作永远解决不了类似的问题。

说到互信,除了实战科目以外,中俄之间的交流还应该着眼于恢复舰队官兵之间情感联系。中俄有共同的目标,有悠久的合作历史,很容易建立起“战友情”一样的互信和感情——这一点在我军陆军联演部队的身上有很好地体现。过去受限于疫情的管制,中俄之间的海上联演让两国水兵缺乏联系渠道。如今随着双方进一步推动联演互访,两军官兵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在演习中建立战斗感情。而正是这种基层之间的“互信”才能更好地推动未来一系列实质性的合作。

我国陆军和空军官兵在和俄罗斯军队的联合演习建立了新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讲,“完美”舰和“响亮”舰有些意外地访问上海,是对于两军基层合作的一次好的推动。虽然目前还不能判断对于这两艘一度在琉球东北约80公里的水域附近下锚的军舰是否真的出现了影响航行故障,以至于要在上海停泊不短的时间进行修理;但任何军舰都需要港口,俄军可能会在此次访港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繁华的港口可以成为太平洋舰队的一种依靠。而一旦建立起这种信任,当我国东北重点方向遭受到不期而遇的威胁之时,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港口又何尝不能成为我军舰队的威慑据点。

无论如何,远离本土的军舰挂了黑球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除了军事合作以外,外界——包括俄罗斯民间——更加关心中俄之间的海军技术合作。就笔者在俄方群组的观察而言,在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陷入僵局,特别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沉没以后,支持俄军的俄罗斯网友都普遍支持俄罗斯海军引进来自中国的技术乃至整舰。可以不讳言的说,从俄罗斯船舶工业的技术人员,到俄罗斯海军的基层官兵、再到太平洋舰队的高级指挥层,乃至俄海军司令叶夫梅洛夫本人,都已经实地考察过我国船舶工业和我军舰艇。俄罗斯能否引进中国子系统乃至整舰还需要考虑一系列其他因素。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战争让俄军明白他们确实需要大型水面舰艇的更新换代。尽管当前俄罗斯的主要威胁方向是欧陆方向,但进入“全球化”时代以后,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却依靠蓝色生命线,依旧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来为其贸易船团护航。

而随着俄乌冲突基本中断了俄罗斯与西欧的基本贸易,开始“向东看”的俄罗斯越发需要一支远洋船团来维持与东方的贸易。当下,俄罗斯油轮船队由中等吨位的阿芙拉型油轮或苏伊士型(能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油轮组成,此前俄罗斯船团只需要进入波罗的海或亚速——黑海盆地的港口,在相对较短的运输航线往返,对分散在4个海域的俄海军来讲护航起来也较为容易。

但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土耳其关闭博斯普鲁斯海峡,加上波罗的海方向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与封锁,俄罗斯的原油已经无法通过原先的路线输送给全球。米舒斯京上任后,尽管重视通向亚洲的物流,但俄罗斯需要能够运载200万桶石油的超级油轮船团才能维系原来的石油规模。这些油轮需要绕过大半个地球,通过西欧和地中海、中东、马六甲进入世界经济的中心——太平洋方向。在这样的航线上,俄罗斯本就分割的海军力量心有余而力不足。

即便俄罗斯海军相对西方将长期处于弱势方,但它依旧需要一支有全球航行的水面舰艇力量维系自己的基本海洋能力,不然就会和伊朗一样陷入到因为水面舰艇不足而导致长期被美国海军堵在家门口“碰瓷”的状态。正如“军舰是个大家庭”歌词那样——我们需要一支舰队航行在海上,有了它我们才能对抗一切风浪。

尽管俄罗斯海军近年来缺乏水面舰艇的更新,但这几年处于备战状态的俄军还是尽可能利用手头装备进行远洋任务。无论是太平洋舰队每年持续的“绕日”航行,还是特别军事行动前后俄海军两艘“光荣级”在地中海执行威慑任务,都反映出了俄海军较为旺盛的勇气和良好的舰艇维护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驻地在太平洋的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近年来较其他两支海军更为活跃。在特别军事行动威慑任务结束以后,去年11月份返回东海的“瓦良格”和9年前那艘锈迹斑斑、作风全无的“瓦良格”舰相比,保持了较好的舰况,反映出太平洋舰队作风上的一定进步。

和9年前那艘锈迹斑斑、作风全无的“瓦良格”舰相比,参与特别军事行动海上威慑任务的“瓦良格”舰保持了较好的舰况,反映出太平洋舰队作风上的一定进步。

舰艇部队的频繁出动,自然会引发俄海军乃至俄高层对水面舰艇换新的一系列考量。俄太平洋舰队是一支拥有勇气的舰队,但正如戚继光叙述的那样:“盖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现代海战就是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制海权。自苏联解体以来,失去苏联时期造船工业的俄罗斯一直没有重视过海军、尤其是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更新换代,而是优先投资陆军、空军和战略力量的更新换代。根据俄联邦公开的资料,自俄联邦成立以来,俄海军每年能拿到的国防预算甚至不会超过总预算的15%到20%。

俄军直到2010年前后才规划好一系列较为谨慎的海军发展计划,但俄乌之间的冲突让只有4000吨级的22350型护卫舰和2000吨级别的20380型护卫舰遇到了交付上的困难。当下,“重新发明”M-90FR燃气轮机的俄造船工业迫切希望的量产22350型计划终于可以付诸实践。但考虑到22350型护卫舰三号舰建造的缓慢,可以判断俄海军在船舶其他子系统方面也遇到严重的产能和资金问题。

早在几年前,俄罗斯国内就已经出现呼吁向中国采购水面战舰的声音,原因是目前俄国内各造船厂及配套设备生产厂家不同程度地出现设备和人员老化、技术骨干流失等状况,导致生产进度及产品质量远低于预期。但资金的匮乏加上俄罗斯造船工业的“本位主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俄之间的海军合作。如今随着中俄关系进入新的阶段,加上特别军事行动的僵局,“打醒”了部分俄罗斯军方高层。这些源于傲慢的俄罗斯“独立主义”,可能不再是影响中俄海军技术合作的障碍。

俄军各级指战员对我军新锐的各种水面舰艇不羡慕肯定是假的,但引进军舰是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想要拯救俄罗斯的船舶工业并不容易,可以预见的是即便特别军事行动结束以后,俄罗斯能够倾斜在舰艇工业上的资源依然不足以支持俄海军引进“整舰”,尤其是大型水面战斗舰艇。不过,我们可以期待的是,俄罗斯可能会很快采购来自我国的辅助舰艇。

而在引进子系统和工业母机的问题上,俄罗斯工业综合体遇到的困难也并不少。讽刺的是,由于俄罗斯人长期依赖欧美系统,加上“自成一派”的俄罗斯工业体系,使得在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开放输入的情况下,俄国人花了十分长的时间才实现了产能上的跃升。这一点在特别军事行动的工业生产中体现得 尤为明显。时至今日,俄罗斯依然需要源于第三方的西方元件才能完成主要武器的生产,无法直接利用来自我国的工艺和元件。即便两国海军有一些深度的合作,俄罗斯海军也需要以5年计才能完成工业实力的跃迁。

无论如何,如今俄罗斯海军有求于我,让笔者感慨万千——笔者的家庭和苏俄海军还有一定的缘分。笔者的爷爷曾经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干部参与过1955年接收旅顺的军事行动,并且对当时“傲慢”的苏联人颇有微词。如今时过境迁,现在反过来轮到俄海军司令横跨欧亚大陆来我国寻求合作,这多少代表了70年风云变幻后的时代变迁。

但对于俄罗斯人而言,他们如果不想放弃大洋,就必须要向前看,俄罗斯前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尤里·尼古拉耶维奇大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转型时期俄罗斯海军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实力的陡降,而是沉湎于苏联海军的辉煌之中不能自拔,不能着眼实际地去推进从苏联海军向俄罗斯海军的转型,而是延续苏联海军战略的习惯性思维,去追求一些宏大的计划,如此一来,俄罗斯海军将会成为名不符实的海上力量……”

不幸的是,戛然而止的俄乌合作、绍伊古时期的战备投资倾斜、重点投资的水下战略力量以及缺乏明确的项目管理,让俄海军在过去20年时间里举步维艰,甚至还要抱着残缺的苏联遗产维系海外利益。

然而,当“莫斯科”在那个风平浪静的午夜沉没到靠近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底时候,那支曾经辉煌的红色大洋已然成为过往云烟。辉煌的历史终究是过去,俄罗斯人还需要向前看。而前方,新中国的海军正在劈波斩浪。

来 源 |底线思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陕西榆林靖边县